徐州,是西汉高祖刘邦的故乡,自刘邦分封其弟刘交于此建立诸侯国楚国,两汉共传十三位楚王和五位彭城王!现在市内遍布大大小小若干楚王陵和汉墓,是汉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来徐州,那么汉墓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在徐州的龟山景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地百姓在开山采石的时候发现了一座西汉时期的楚王墓,凿山为陵,是徐州发现的众多楚王墓中最大的一座,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横穴式崖洞墓。今天咱们就探访一下龟山汉墓。
龟山汉墓坐落于龟山景区,景区的大门是仿汉代双出阙的样式,一条新修建的神道直达山底就是龟山汉墓了。展厅也是仿汉代宫殿样式,门上前后两块门匾,前面上书“龟山汉墓”,是由前中国书协主席沈鹏所题。里面一块上书“龟山西汉楚襄王刘注墓”,则是由前中国书协副主席李铎题写。
进门后是一座上下两层的展厅,在这大厅内简单地展出了部分出土文物,有鎏金铜熏炉、金饼以及一众青铜器等等。特别是有一方小小的被称为龟钮银印的印章。印章不大,通高仅1.7厘米,钮高1厘米,印面边长2.1厘米,方形的印台上装饰着一只龟钮,栩栩如生,背甲与腹甲上刻有精美的纹饰,而龟首与龟爪的刻画更是生动入微。印面中央阴刻着浑厚古朴的小篆体“刘注”二字,也正是通过这枚印章直接就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
刘注在史书上记载并不多,他是汉朝宗室,汉高祖刘邦同母弟刘交的曾孙,第六位楚王,公元前129年继王位,前117年去世,在位十二年,谥号“襄”,所以世称楚襄王。
据说这枚印章的发现还有一个曲折的过程。据有关资料记载,自从考古发掘开始,专家们便开始推测墓主人的身份。然而,由于墓葬多次遭到盗掘,直到发掘工作结束,也未能发现任何明确身份的随葬品或铭文。
考古学者历时三年多的努力,只能根据出土文物、墓葬的建筑形式以及历史记载推测,这座墓极有可能属于西汉时期的楚王陵,但具体是哪位楚王无法确定。不过,根据墓中出土的“五铢钱”这一线索,专家们将墓主人的身份锁定在了楚襄王刘注和楚节王刘纯两位楚王身上。最终考古专家根据刘纯在位时间要比刘注在位时间长,更有时间修建这么宏伟的地下建筑,所以将墓主确定为刘纯,并将这一观点发布在杂志上。
然而一名叫做王德成的电工的出现改变了整个局面。据有关资料记载,王德成是一名电工,曾经在帮助墓地安装照明设施的时候在墓室的烂泥里捡到一个硬疙瘩并带回了家,清洗后发现是一枚精美的印章。印章上刻有“刘”字,另一个字他认不出来。经过查阅史料,确认印章上刻的是“刘注”两个字。后来王德成看到杂志上的文章后,得知专家们仍未确认墓主身份,便决定将印章上交。由此解开了龟山汉墓墓主的身份谜团。
在地上展厅内有一个整个墓葬的沙盘模型,可以清楚地看到墓葬有南北两条墓道,15间大小配套且主次分明的墓室,卧室、客厅、马厩、厨房一应俱全,井然有序。墓葬坐东朝西,东西长83米,南北最宽处达33米,总面积超过700平方米,几乎将整个山体掏空,堪称地下宫殿,是徐州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宏伟、面积最为广阔的楚王墓之一。
来到地下展厅,墓道前陈列着一块巨大的方形石碑。这块石头原本是一块编号为“百”的封墓塞石,上边还刻有文字,是用小篆体刻的刘注写给后世人的一封信。所以称为“第百上石铭”,又名“徐州龟山楚王墓石刻铭”。
刻石铭文:“第百上石,楚古尸王,通于天述,葬棺郭,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后世贤丈夫,幸视此书,如目劳也,仁者悲之。”大伙儿可能不太认识这些篆字,旁边有翻译,简单来说就是:“后世的老少爷们,我虽然是埋葬在这里的一位楚王,但是我向上天发誓,我非常的穷,墓中没有金玉宝贝、绫罗绸缎陪葬,只埋了棺木和尸骨,你们看到这篇文字时一定会为我悲伤,所以就别来了,赶紧走吧。”有点儿“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再说了盗墓贼可不管这些,最终这座墓葬在历史上多次被盗。(实际上盗墓贼是由王后墓的甬道进入墓室的,并没有看到这块石头。)
龟山汉墓是夫妻合葬墓,但同茔不同穴,就是夫妻埋在同一坟茔里,但是各自有墓室。所以这龟山汉墓有两条墓道。位于南边的是通往楚王墓室的墓道,而北侧相隔19米远的是通往王后墓室的墓道。这次是由楚王墓进,王后墓出。
因楚王墓的墓道并不平整,上面铺就了玻璃栈道。与墓道相连的就是甬道。怎么区分墓道和甬道呢?无顶的为墓道,有顶的为甬道。甬道设计为隧道状,全长56米,宽1.06米,高1.78米(据说这是楚王的身高),看起来非常的狭窄,仅仅能容一人通过。
甬道的开凿堪称一绝,据考古测量,它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有5毫米,精度达到1/10000。而且据当时考古时的发现,整个甬道采用13组26块上下呈“日”字型叠压的塞石进行了封堵。
在景区塞石广场上展出了封堵甬道的塞石,每块长约2.3米,宽约1米,每块塞石有六-七吨重。而有些塞石上打有孔洞,是盗墓贼为了盗墓打的“牛鼻孔”,将绳索穿过这“牛鼻孔”,用力把这些巨石从甬道中拖拽出来。据专家推测能有这么大的盗墓行为能力,不像是个人行为,应该是官方团队所为。那会不会是曹操的摸金校尉干的呢?不得而知。
这些塞石不仅体量巨大,而县每块都经过精心雕刻打磨,以至于在塞入甬道之后,石块间几乎是没有缝隙,据说连张纸都无法插入。而且据检验检测这些塞石和山体并不是同一石料,说明这塞石是由别处运来的,每块重达6-7吨的塞石是如何运来,又如何做到如此严丝合缝的呢?这是一个未解之迷。
前边说了整个楚王陵有南北两条甬道,而这两条甬道几乎是平行的,为什么说几乎呢?因为经过测量,南北甬道之间有个20秒的夹角,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知道角度是用度分秒来表示,一度等于60分,一分等于60秒,那么20秒就相当于1/180度,非常非常小的一个夹角。就因为这个夹角,使得两条甬道的无限延长线最终在近一千公里外的长安相交。那么问题来了,在科技远不如现代这样发达的古代,工匠们是如何做到如此精确的呢?这是龟山汉墓的又一个未解之迷。
这甬道的四壁非常的光滑笔直,并没有划手的感觉。在甬道的上部有道红光,是现代安装的激光指向仪,为的就是可以通过红线更清楚、更直观的看到甬道是多么的笔直。那么现代人可以利用激光校准仪等现代化的仪器来测量、定位,那在古代没有这些仪器的古人是如何做到的呢?这也是一个未解之迷。
在甬道行走的时候,会看到两壁上有一些修补的石块,据考古研究,这儿并不是盗洞,是开凿的时候遇到山体出现的裂缝,工匠们就用这些巨大的石块进行修补的。
而在甬道南北两侧的地面夹角处,各凿有一条宽、深约为10厘米的水沟,这是整个墓葬的排水系统。这些水沟与墓室内的排水沟槽相衔接。据考古测量,这墓葬呈内高外低,里外有着52.7厘米的高差,10/1000的坡度,墓内各室的渗水就是利用这内高外低的地形差异,经过排水沟槽排出墓外。
大约走到甬道的中间位置会看到在前进方向的左手边有第一个耳室,非常的大,分里外两间,这儿是楚王的车马室,也称为马厩。汉代讲究“事死如事生”,就是生前什么样,死后还得什么样,所以流行厚葬制度。这车马室就是模仿楚王生前养马存车的府库。
内室还放了一件仿制的车马和一些陶俑。在内室中间有一石柱,大伙儿记住这根石柱,后边还会再提到。外室是四角攒尖顶,地面中央偏东北的位有一方形的池子,这是做什么用的呢?这是饮马池,就是给内室里的马匹饮水用的。
在车马室的对面是第二个耳室,面积就小得多了。在这里面出土了一些陶俑、陶马以及铜质、铁质的车马配件,这是一间小型马具室或是马夫的休息室。所以说,楚王考虑的很周到啊。
甬道的尽头是一个非常大的厅堂,中间有根石立柱,在整座汉墓中比较大的墓室中都会有一根粗壮的石柱作支撑。这可不是前室,这里是乐舞室,就是楚王娱乐的地方。乐舞室四周也有多个耳室。南侧有两个门洞,靠近甬道的一间是楚王的庖厨室,也就是厨房。有了厨房需要烧水做饭,那么水从哪里来呢。在庖厨室旁边有个像水井样的小壁洞,这儿就是水井了。其实它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做水井用,一个是做为渗井用。再旁边就是武库了,就是存放兵器武器的兵器库。
在这舞乐室的后边还有一间墓室,里面可是挺精彩的。这是一间盥洗室,实际上就是楚王的厕所。里面还真是修了个马桶,像是旱厕蹲坑啊,造型高度还原,细节把控严格,后边有石板靠背,楚王蹲累了可以靠在这休息。令人惊奇的是侧板上居然安有把手,这是怕楚王蹲坑蹲麻了腿,可好扶着站起来啊。
马桶旁边还有一个陶盘,这个应该不是洗手用的,这个是洗厕筹的。那么什么是厕筹呢?就是古代用竹子或玉石,加工成的长条形薄片。我们都知道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才使得纸变得便宜,在以前纸是非常贵的。一般上完厕所不用纸,而是用厕筹刮干净,然后在这盆里将厕筹洗洗,晾干后以备下次再用。
穿过乐舞厅北面墙壁上的门洞就进入了楚王墓的前室,就是会客厅,这是这座楚王墓中最大的一间墓室,面积达到69平方米。在前室中也有一根石柱,这根石柱正好位于前室的中央,而且还记得前面咱们说的马厩里的那根石柱吗?它们是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而这条直线就是这整座楚王墓的中轴线,所以说在古代没有现代化的测量仪器的情况下是如何做到这么精准的呢?这又是一个谜。
前室的后边,也就是东侧开有一门通往后室。据测量,从这后室的中央往上二十多米就是这龟山的山顶,也是非常的精准。当时的工匠是如何掌握山体的结构,在这样封闭的空间内做到精确测绘的呢?这也是一个未解之谜。
按照以往的墓葬制度,一般是前厅是客厅,后室为椁室。后室才是放置墓主人棺椁的。但是考古人员在打开这座楚王墓的时候,在后室并没有发现楚王的棺椁,而是只发现了一些陪葬品。为什么楚王的棺椁没放在后室呢?大伙儿往上看,在后室的顶部有一条裂缝,这条裂缝是天然的。所以推测是在凿建后室的时候发现了这条裂缝,楚王觉得不吉利,不适合放自己的棺椁,于是就在前厅的西侧另凿了一间椁室。这只是推测,具体为什么楚王没有用这间石室,也只有楚王自己知道了。这又是龟山汉墓的一个未解之谜。
因为后室顶部有条巨大的天然裂缝,不适合放置棺椁,于是楚王又令工匠在前室的前边也就是西侧另凿了一间棺室。在这里发生了一件非常神奇的事儿。在棺室中放置楚王棺椁的后边墙角处有一个人像,真人大小、拱手作揖,呈欢迎状。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楚王迎宾像”。据有关资料记载,当初这座楚王陵在考古发掘的时候并没有这个像,在开放了四年之后才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人像,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有人说是山体渗水洇的,但是自从出现之后一直就是现在的样子。如果说是水洇,那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像会逐渐扩大,会越来越模糊,但是这么多年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所以“楚王迎宾像”的出现又成为这座汉墓的一个未解之谜。
前室的北侧石壁上也开有一门,是通往王后墓室的壼门,也俗称为“寻夫门”。从发掘现场看,这壼门应是从王后墓凿入刘注墓的,也就是说是刘注先葬,王后后死,为了方便两人在地下相会,就开了这么一个门。这门也有特点,王后这边的宽,而到了刘注墓室那边就非常窄了,这又是为什么呢?至今没有答案。
有人说是盗洞,由于盗墓贼是从王后这边进入的这座楚王墓,所以有人认为是盗贼为盗楚王墓室而打的盗洞,但是如果是盗洞的话,没必要凿得这么宽,只够一人过就行了。也有人说这是工匠测量失误导致两边未能对接上,临时改成这样的。这更不太可能。首先,考古发现这是从王后墓凿向楚王墓的,不存在对接的问题。其次,通过前面种种迹象已经表明,这楚王墓开凿工程水平之高至今难以想像,不太可能在此事上有失误。所以这壼门为什么凿成这样,又是一个未解之谜。
王后的墓形制与楚王墓相似,只是房间略少,只有1间耳室,4间墓室。与壼门相连的是乐舞室,乐舞室往后是前室和后室,王后的棺椁就停放在后室中。乐舞室北侧是王后的庖厨室。
与庖厨室紧挨着的是王后墓的甬道,我们就沿这条甬道出去,同样的为了保持王后墓的干燥,方便墓室内的渗水外流,在王后墓中也开凿有一圈宽和深都约十厘米的排水沟。在甬道中间位置南侧的这间耳室,是王后的车马室,里面出土了一些陶车马俑,象征着王后出行的交通工具,现在放了一辆复原的马车。王后墓的甬道当时也是由十几块巨大的塞石封堵着,据说当年盗墓贼就是拖出了王后这边甬道中的塞石进入的。
龟山汉墓依山而凿,有太多的未解之谜。墓道和墓室的设计匠心独特、宏大且精致,足以媲美古代帝王的陵寝,堪称“鬼斧神工”。
好了,徐州龟山楚王墓就参观到这儿了。感谢关注,咱们下个视频将走进圣旨博物馆,去看一看真实的圣旨是什么样的。
Tips:门票:80元(含龟山汉墓、圣旨博物馆和点石园石刻馆三个景点)
开放时间:全年(4-10月8:30-17:30,11-3月8:30-17:00,据说现在景区开通了夜场,大晚上的下古墓,想想都剌激)
交通:公交37路龟山景区站下
自驾导航“龟山汉墓”
游玩时间:景区包含三个主要景点和部分小景点,建议安排一天
饮食:景区内有售卖水的摊点,价格还算可以接受。如果安排一天游玩,建议自带食物。
注意事项:楚王墓中灯光较暗且有渗水,注意防滑;石刻园露天注意防暑防晒。